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學》(1859)是晚清傳入我國的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經(jīng)典力學的著作,是經(jīng)典力學在中國傳播的開端。它包括了中等力學、大學普通力學和部分理論力學的內(nèi)容,并涉及微積分在應用,對于傳播西方力學知識和數(shù)學知識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吨貙W》的底本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Mechanics(1836)是劍橋大學的力學教材,所涉及的力學知識的難度、復雜程度是晚清其他力學著作無法比擬的。在當時中國已有的非常有限的力學知識基礎之上,
2、這些有相當難度的知識被引進之后遭遇到怎樣的命運,傳播、吸收消化的程度如何?這一時期西方力學知識的譯介與傳播是否成功,對中國力學近代化歷程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此外,翻譯并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轉(zhuǎn)換,而是一種跨文化交流,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改寫與重構。譯著是兩種文化交流、沖突、適應的結果?!吨貙W》在翻譯過程中面對沖突與不適應對原著的內(nèi)容進行了哪些選擇,對原著中的異質(zhì)文化進行了怎樣的改寫,這些選擇與改寫對西方力學的理解造成了
3、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的探討對于理解晚清西方科學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本文首次對《重學》的內(nèi)容進行全面清理,并對其各部分內(nèi)容的難度、在晚清的傳播情況給予說明。
2.本文首次對《重學》的底本(Whewell的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Mechanics,共七版)進行研究、清理,分析了該書成書的背景,版本,以及各版本之間的區(qū)別、
4、內(nèi)容變化與編纂思想,并對不同版本與《重學》進行對比。在充分的證據(jù)基礎上確定了《重學》的底本,澄清了國內(nèi)流行的關于《重學》的底本,翻譯的內(nèi)容等錯誤說法。同時,論文在《重學》的版本上也有新的發(fā)現(xiàn)。
3.本文首次在《重學》與其底本對比研究的基礎上,厘清《重學》翻譯的整體情況,對原著內(nèi)容的取舍、增補情況,術語翻譯的原則與方法,以及翻譯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通過《重學》與其底本的對比,分析了兩種文化交流過程中的沖突與選擇,以及這些
5、選擇對原著的理解產(chǎn)生的影響。
4.本文分別從《重學》的文本及其內(nèi)容的傳播兩個方面,梳理了《重學》的傳播情況,首次對晚清一系列力學與數(shù)學著作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了晚清力學知識傳播的整體情況、力學知識的傳播程度、傳播特點等;并研究了《重學》在知識內(nèi)容、術語翻譯、本土化特征等方面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重學》在晚清力學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
《重學》的翻譯與傳播的是鴉片戰(zhàn)爭之后西方科學翻譯與傳播的一個典型案
6、例,通過以《重學》為核心的深入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1.在西方力學傳播過程中,直到20世紀20年代之前其難度、復雜程度及其知識結構都沒有超出《重學》的范圍?!吨貙W》引進的知識遠遠超出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能夠接受的能力。
2.《重學》的翻譯在文字上、具體內(nèi)容的理解上現(xiàn)在看來也屬于上乘之作,對陌生知識、概念術語的表達上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和表達方式,拉近了讀者與異質(zhì)文化之間的距離,對于中國人接受西方力學知識產(chǎn)生了
7、積極的作用?!吨貙W》的表達方式在晚清力學著作的翻譯與傳播中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3.《重學》是晚清多數(shù)知識分子都有所知曉的一部力學著作,但對其中的知識,特別是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與傳播非常有限,對西方力學知識體系及其方法的理解是晚清力學傳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4.《重學》的翻譯與傳播中都面臨了中西文化的沖突與對異質(zhì)文化的不適應,因此面對沖突與不適應不可避免地要做出選擇,這種選擇弱化了西方力學知識的體系,也部分地
8、遮蔽了西方力學作為一門實證科學和精密科學的特征。
通過《重學》研究看到,晚清力學的翻譯與傳播雖然沒有明清之際的會通,但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和中國典籍撰寫思想仍然在對西方知識的選擇、對科學譯著翻譯方式有著深刻的影響。
《重學》的研究是晚清西學東漸背景下的一個個案研究,通過這一案例研究,可以看到前西化時期西方科學傳播的特征,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近代科技知識傳播模式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可以對晚清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晚清科學出版的流變與走向
- 晚清科學圖書出版研究.pdf
- 晚清科技傳播方式研究_16488.pdf
- 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840-1911).pdf
- 晚清科幻小說中的器物想象與科學思想.pdf
- 晚清西方兵學譯著在中國的傳播(1860-1895).pdf
- 晚清譯著《聲學》研究.pdf
- 晚清微積分的翻譯與傳播.pdf
- 晚清譯著《化學入門》研究.pdf
- 晚清科學教育思想研究(1840-1911)_19134.pdf
- 晚清科學幻想小說與“知識型”轉(zhuǎn)變_20254.pdf
- 晚清譯著《力學課編》研究.pdf
- 從布迪厄的社會學概念看晚清科幻小說翻譯
- 26767.晚清譯著測候叢談研究
- 晚清科舉制度變革考
- 晚清科學認知的變遷——基于十種皇朝經(jīng)世文編的考察
- 法律與社會:晚清科舉考試法規(guī)評析.pdf
- 晚清天文學譯著《談天》的研究.pdf
- 基于“雙語對?!钡耐砬遄g著《植物學》研究.pdf
- 晚清機械制圖譯著《器象顯真》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