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絡腧穴學,經絡腧穴教研室,經絡腧穴學是針灸專業(yè)的基礎課。 主要研究: 1、經絡與腧穴的概念和發(fā)展史; 2、經絡的循行分布、經絡與臟腑的關系、病候、生理功能、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3、腧穴的分類、定位、主治、刺灸法等。,上篇 經絡腧穴總論 第一章 經絡總論,[目的要求],1. 掌握經絡的基本概念。掌握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內容和分布概況。掌握經絡的基本作用。2. 熟悉經絡與陰陽
2、、五行、臟腑的關系。 熟悉經絡學對臨床的指導意義。3. 了解其由來、理論形成和發(fā)展概況。,一、經絡的概念,經絡是聯(lián)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溝通表里)、運行氣血的通路。,經脈:經絡系統(tǒng)中的主干。經:有路徑的含義。貫通上下,溝通內外。絡脈:經脈別出的分支。絡:有網絡之意,較經脈細小。 縱橫交錯,遍布全身,二、經絡概念的形成:,氣血→脈→經絡氣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脈道,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古人稱之為生命
3、的特征。脈——指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將“脈”按大小、深淺不同而區(qū)分,是對“脈”的進一步分析。,源流:,最早論述針灸的醫(yī)著:《黃帝內經》 《脈書》最早的針灸專著:《針灸甲乙經》,經絡學說,闡述人體經絡的循行分布、經絡與臟腑的關系、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對臨床的指導意義。,三、經絡系統(tǒng)的主要內容,十二經脈 十二經別 經脈
4、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 奇經八脈 經絡 十五絡 孫絡 浮絡,,絡脈,,,,,,(一)
5、十二經脈,1.含義: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為手足三陰經、手足三陽經的總稱。亦稱十二正經。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手 手厥陰心包經 手 手少陽三焦經足 手少陰心經 足 手太陽小腸經三 足太陰脾經 三 足陽明胃經陰 足厥陰肝經 陽 足少陽膽經 足少陰腎經 足太陽膀胱經,,,2 . 作用
6、: 內屬臟腑 外絡肢節(jié) 運行氣血 濡養(yǎng)全身。,3.特點(分布與相互關系):(1)有規(guī)律的分布、循行(外行部分) ①分布規(guī)律: 陽明經在前 手足三陽經—四肢外側 少陽經在中 頭面軀干 太陽經在后
7、 太陰經在前 手足三陰經—四肢內側 厥陰經在中 軀干 少陰經在后,,,,(1)外行部分 手三陰——胸頭部、軀干 足三陰——胸腹 手三陽——頭 陽明行身前
8、 足三陽 少陽行身側 太陽行身后,,,,,②循行走向規(guī)律: 手三陰經--從胸走手 手三陽經--從手走頭 足三陽經--從頭走足 足三陰經--從足走胸腹,,(2)內屬一定的臟腑:(內行部分)
9、 手太陰—肺 手三陰 手厥陰—心包 陰經屬臟 手少陰—心 足太陰—脾 足三陰 足厥陰—
10、肝 足少陰—腎,,,,(2)內行部分 手陽明—大腸 手三陽 手少陽—三焦 陽經屬腑 手太陽—小腸
11、 足陽明—胃 足三陽 足少陽—膽 足太陽—膀胱并有屬臟者絡于腑,屬腑者絡于臟的“屬絡”關系,,,,(3)十二經逐經相接,形成一個如環(huán)無端、周而復始的傳注系統(tǒng)(十二經脈的銜接) ①流注交接順序 ②交接部位: 陰經與陽經(表
12、里經)在四肢部交接 陽經與陽經(同名陽經)在頭面部交接 陰經與陰經在胸部交接,(4)表里屬絡關系: 經脈間有臟腑屬絡關系 經脈一陰一陽的互相銜接 表里關系 經別與絡脈的溝通,,,,(二)奇經八脈,1.含義:“奇”有“奇特”“奇異”之意, “奇經”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的經脈。 奇經八脈是不同于十二經脈的、“別
13、 道而行”的八條經脈,為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2.作用:對其它經絡起統(tǒng)率、聯(lián)絡和調節(jié)氣血盛衰的作用。,3.特點: ①有具體的循行路線:行于十二經脈之間,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但無規(guī)律?!、诓恢睂倥K腑 ③無表里關系 ④無逐經相接的關系 ⑤除任、督脈外無腧穴分布,(三)十二經別,1.含義:是十二經脈離、合、出、入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分支。
14、 2.作用: ①加強表里經脈、經脈與臟腑的聯(lián)系。 ②擴大了十二經脈的循行范圍,溝通內外。 ③擴大了陰經及其腧穴的主治范圍。,3.特點: 十二經別 ① 有具體的循行路線,循行分布具有: “離、入、出、合”的特點: 從四肢部肘膝以上正經別出——離 入于胸腹與相關的臟腑聯(lián)系——入 淺出于體表上行出于頭頸部——出
15、 在頭頸部陽經經別合于本經——合 陰經經別合于與其相表里的陽經經脈,,,②因陰陽表里的相“合”,形成了“六合”:足太陽、足少陰——一合足少陽、足厥陰——二合足陽明、足太陰——三合手太陽、手少陰——四合 十二經別手少陽、手厥陰——五合 特點手陽明、手太陰——六合,十二經別 特點,③與臟腑有
16、直接聯(lián)系④無流注規(guī)律⑤無專穴,無病侯主治。,(四)十五絡脈,1. 含義:十五絡是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別出一絡及脾之大絡的總稱。分別以其發(fā)出處的腧穴命名。,十五絡脈,2. 作用:①十二經絡脈溝通了表里經,加強了表里經之間的聯(lián)系。②軀干部的任脈絡、督脈絡和脾之大絡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經氣,從而輸布氣血以濡養(yǎng)全身組織。,十五絡脈,3.分布特點:十二經絡脈均從本經肘膝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經脈。任脈的絡脈從鳩尾穴分出后
17、散布于腹部。督脈的絡脈從長強穴分出后散布于頭,左右別走足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脅。,(五)十二經筋,1.含義:是十二經脈之氣滲灌、濡養(yǎng)、結聚于筋肉關節(jié)的體系?! ?2.作用:聯(lián)絡筋骨,屈伸關節(jié),維持人體的正常運動。,十二經筋,3.特點: ①有具體的循行路線,多按十二經脈循行分布,以十二經脈名稱命名。如手太陰經筋。 ②均起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jié)骨骼部,走向頭面軀干。,十二經筋,足三陽經筋起于足趾,
18、 循股外上行結于頄(面部)足三陰經筋起于足趾, 循股內上行結于陰器(腹)手三陽經筋起于手指, 循臑外上行結于角(頭部)手三陰經筋起于手指, 循臑內上行結于賁(胸膈),十二經筋,③與臟腑無聯(lián)系 ④筋有大小、剛柔: 陽經經筋多大而剛,
19、 陰經經筋多小而柔。,(六)十二皮部,1.含義:十二經脈循行的體表區(qū)域,亦是十二經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 2.作用:是機體的衛(wèi)外屏障,起著保衛(wèi)機體、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 疾病傳變層次 皮-絡-經-腑-臟
20、 疾病反應于皮部,,,,十二皮部,3.分布:《素問·皮部論》“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十二皮部在診斷、治療時手足相通——“上下同法”。故十二皮部合為六經皮部,并各有專名(見P10表1-3),十二皮部,關、闔、樞的本義是指 門戶上的一些實物。喻六經皮部是:機體的衛(wèi)外屏障,起著保衛(wèi)機體、抗御外邪的作用;
21、 病邪出入的門戶; 診斷和接受治療的門戶。,五、經絡的作用及 臨床運用,(一) 經絡的作用,1. 聯(lián)系內外,網絡全身——經絡系統(tǒng)的聯(lián)絡溝通,將人體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2. 運行氣血,協(xié)調陰陽——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營養(yǎng)全身,保持人體的相對平衡。3. 抗御外邪,反映病候4. 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瀉其有余,補其不足,平復陰陽。,(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