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積極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政治情感。憲法愛國主義是德國思想家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后民族主義格局下的集體認同理論。作為一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希望以此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民族主義愛國觀,以反思德國納粹造成的歷史災難并建立一種更具包容性、更能體現公民政治自主的集體認同理論。本文以哈貝馬斯的“憲法愛國主義”為討論文本進行梳理與重構,嘗試從政治文化的視角揭示
2、全球化時代國家認同的規(guī)范內涵,并根據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語境審慎地借鑒其理論的合理之處,以實現全球化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再建構。
在前現代社會,由于人的認知能力的限制,人類社會的集體認同主要是基于地緣、血緣,宗教等傳統(tǒng)因素,這種授予性的認同是直接從先輩那里繼承來的,是未經反思的先驗認同。隨著后形而上學時代的到來,源于神學信仰的認同和團結的力量便難以為繼,人類進入了“祛魅”的時代。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義因其封閉性、排斥性所造成的歷
3、史災難也無法承擔現代社會集體認同的責任。因此,人們必須尋求一種理性的、基于規(guī)范的認同。法律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基本模式,自然成為擔當社會整合的重要媒介。盡管哈貝馬斯是在上世紀80年代轉向政治哲學研究的。但從其最初的交往行為理論,經過商談論,到發(fā)現交往理性,重建公共領域,培養(yǎng)政治文化直至形成憲法愛國主義是逐級發(fā)展,邏輯遞進的,最終的理論落腳點是完善其“未盡現代性”的努力,其間一以貫之的內核就是現代社會的規(guī)范來源和規(guī)范內涵,即,人的自我立法才是現
4、代社會集體認同不竭的源泉。人們認同的國家實際上是根據我們自己參與制定的法律而建構的共同體,因此對國家的認同和熱愛就體現為共同體中成員相互承認的價值與法律規(guī)范。雖然憲法愛國主義理論秉承著嚴密的邏輯論證,但因其理想性和現實性的巨大張力,仍舊招致了不少學者的質疑與批判。然而對待一種在某些方面需要修正,但卻擁有鼓舞人心的潛在力量的理論,需要用新的形式重新加以組合,以便更好地達到這種理論所確立的目標。
哈貝馬斯希望建立一種基于程序主義的
5、規(guī)范認同以取代那種建立在血緣、文化等基礎上的前現代社會的集體認同,實現世界范圍內各文明形態(tài)的和平共處,可謂立意高遠。然曲高和寡,從現實層面講,只要世界仍舊是以民族國家為利益博弈的基本政治單元,那么,民族主義就是國家認同不可繞過的橋梁,但歷史的經驗也說明,狂熱的民族主義的確需要憲法愛國主義的馴服。如果承認理論對現實具有塑造力的話,那么人為的引導未嘗不可,更何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唯物史觀,也使當今的集體認同不得不面向全球化。因此,從
6、這個意義上講,與其說憲法愛國主義是理論的烏托邦,毋寧是對人類未來的美好期許。
研究西方的政治理論,自然是為了思考中國問題,是為了與中國思想形成有效的理論對接。長期以來,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過多地停留于符號意義,缺少足夠的現實有效性。尤其是經過了三十余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孤立的中國,而是一個世界結構中的中國。再加上中國本身就是個多民族國家,文化成分紛繁復雜,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穩(wěn)定和團結的社會僅僅依靠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